週日7/6颱風來襲,上午趁風雨不大之際,到玉井青果市場,看看剛剛盛產的芒果,回程風雨逐漸加大,也順路到剛剛完工的現代化新化果菜市場。開車回市區時,王東林看到風雨很大,有感而發,回憶說,在日本時代與戰後沒多久時,他聽從外鄉鎮來金泉成採購的人說,那時鹽水溪還沒有橋樑,巴士就直接開過去大小石頭遍佈的溪底,如果遇到下雨水流較大,就必須轉搭竹筏過溪,對岸有另一台巴士接駁。
王東林說等到他可以自行搭客運運去採購時,大概是在他25歲的1950年前後,當時他從現在西門路與成功路口的興南客運總站,現在華南銀行的位置,搭乘興南客運巴士,到麻豆玉井等地採購時,鹽水溪底有木造的橋,當時客運上也有女車掌。
可以想見當時搭乘客運巴士,票價並不便宜,不像現在是有錢人開私家車,搭公車的都是學生或老人,當時搭客運巴士,都是商務人士,有重要事情才會搭乘,王東林也都是為了金泉成的採購事務,才會搭客運當日往返,台南周圍的雜糧產區。
根據資料顯示,連接台南市區與安南區的鹽水溪橋一直到1978年才完工,實在很難想像,在這之前,市區台南人是要如何度過鹽水溪到台南市的北邊的安定、安南等地區,也難怪安南區的開發如此之慢。
![]() |
1944年美軍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:鹽水溪橋 |
![]() |
1944年,溪頂寮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