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12.2017

【老東西】古老的記數法----碼子

王東林手寫示範"碼只",中間疊字分別代表 125元、1250元、12萬5千元

無意中看到王東林的記帳本,發現裡面的記號猶如無字天書,根本是外星文,經過解說才知道這是一種傳統的老記帳方法,稱之為"碼只"。

不過,經過上網查詢,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,居然宋朝就有,源自於算籌,正式名稱是"碼子",源自於蘇州,因此又叫做蘇州碼子。



台灣已經很少人人使用,只有傳統中藥行、五金行與魚市場拍賣才使用。反而'香港一直到1990年都還有使用,連小學生也有教,傳統商店,甚至早期的公車票價,還有在使用。

這種傳統記帳方式,可以防止竄改。還可以在第二行寫上百元,代表第一行第一個數字的單位。

根據張哲生FB上的文字介紹:

"台灣,早年花碼亦隨著移民來台開墾的漢人在台灣民間被用來計數,尤其是應用於商業的記帳,可有效防止有心人竄改帳簿內容。不過後代的台灣人並不清楚花碼的由來,誤以為這種用線條計數的方式是台灣本地的發明,而將之稱為台灣碼或台灣碼子(也有人寫成台灣碼指)。隨著時代演進,阿拉伯數字普及以後,目前在台灣只剩下極少數的中藥鋪、五金行還有使用這套古早的計數系統。
被稱做台灣碼的花碼,是台灣早年農漁民之間通用的計數方式,例如漁民使用的「上水簿」即是用台灣碼紀錄每位漁民送交的漁獲數量與金額的帳簿,因其寫法特殊,一旦寫在紙上便難以修改,能有效確保帳簿內容的公正性。目前台南縣七股鄉篤加社區收藏了兩本二十多年前的帳本裡,就是採用台灣碼記帳,而篤加村的祖帳直到現在仍用台灣碼做紀錄。"


蘇州碼子WIKI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B%8F%E5%B7%9E%E7%A0%81%E5%AD%90

張哲生FB介紹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zhangzhesheng/posts/1015276996653953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